999范文网 > 实用文档 > 事迹材料 >

中国近代名人励志故事

时间: 小龙 事迹材料

成功的过程,是曲折的的。其实世间上有许多的成功,都是经过了不断地阻碍才能获得的。现代有很多的名人们面对困难,不退缩,不放弃,在遇到困难的时刻,坚持便是进步。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中国近代名人励志故事,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
中国近代名人励志故事【篇1】

在北京田径世锦赛男子20公里竞走的比赛中,中国军团派上了陈定、蔡泽林和王镇三位大将,这也是中国队夺冠的大热门项目。比赛开始,三位运动员马上成为比赛的焦点,尤其是伦敦奥运会冠军陈定。

比赛开始时,陈定以强者的姿态出现在比赛的“第一军团”,一直处于领走的状态。然而当他走到到13公里时,整个人就开始发软,后又被队友王镇赶超上来,心里有些紧张,但他越是紧张,身体越是不听使唤。最后,陈定只排在了比赛的第9名,其他两位队友分别排在第2位和第5位。

陈定赛后也坦言:“之前总强调本届世锦赛在家门口举行,所以我一直想怎么去比赛,压力比较大,始终不能把压力转化成动力。比赛前也没休息好,比赛时很紧张。还剩7公里时,感觉腿很酸,没力气,真是走不动了,都是在咬牙坚持。本来我的目标是进前三,比成这样心里很不舒服。”他也认为过往的成绩和经历会让他背上包袱:“作为经历过辉煌的老将,比赛时容易有很多想法,比如害怕失利,这样就会让自己感到很压抑。现在这个成绩反而让我彻底解脱了”。

而本届世锦赛男子20公里竞走的冠军洛佩兹之前一直采取的是跟走战术,一开始甚至落后于中国军团。比赛中途,蔡泽林出现呕吐状况,而中国军团的对手、日本名将铃木雄介因身体不适中途退出比赛,在很多选手在比赛中遭遇突发状况的情况下,洛佩兹脱颖而出。随后洛佩兹一直跟着后来居上的领走者、中国选手王镇,王镇也一度洛佩兹20秒。这是一个安全距离。但还剩4公里时,洛佩兹逐渐缩小与王镇之间的距离,直到最后3公里,王镇终于体力不支,被西班牙选手洛佩兹赶超。而比赛也终成定局,洛佩兹爆冷夺得冠军。

这场比赛很好地诠释了杜根效应,强者不一定是胜利者,但胜利迟早属于有信心的人。一个人胜任一件事,85%取决于态度,15%取决于智力,所以一个人的成败取决于他是否有信心,情绪是否稳定。

洛佩兹正是因为有着惊人的意志力、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战胜对手的信心,才能抓住实力强大的陈定和王镇的弱点,在与强者的较量中,最终取得胜利。

中国近代名人励志故事【篇2】

鲁迅小时候非常淘气。一天,镇里的戏台正在排戏,鲁迅听到外面的锣鼓声,便在家里坐不住了,趁着父亲不注意,他一溜烟儿地跑到戏台前看热闹。这时,戏台周围已经挤满了人。突然,热闹的锣鼓声停了,从后台走出一个人,对台下一拱手说:“哪位小兄弟愿意上台?我们让他客串阎王殿里的小鬼。”那些平时非常调皮的孩子这会儿却你推我、我推你地谦让起来。

“我来!”小鲁迅走上台去,让戏班的人画了个花脸,然后拿起一把钢叉就舞起来,戏台下马上响起叫好声。他得意极了,舞得更得劲儿了,小伙伴们都非常佩服他的勇气。

鲁迅12岁那年,被父亲送进了一所叫“三味书屋”的私塾就读。初入学时,鲁迅对百草园中的那些小精灵非常感兴趣。他在园中想起古人东方朔说过有一种虫叫“怪哉”,用酒一浇,便会消失不见。鲁迅非常想知道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,便悄悄地问私塾的先生:“先生,这‘怪哉’虫是怎么一回事呢?”

先生却板着脸,很不高兴地回答:“不知道!”

后来,鲁迅慢慢体会到学生应该读书,先生不喜欢学生问各种古怪的问题。于是,鲁迅开始刻苦读书。起初十分严厉的先生也开始喜欢鲁迅的聪明刻苦,态度渐渐和蔼起来。鲁迅为了勉励自己学习,制作了一张小书签,书签上有10个正楷小字:“读书三到:心到、眼到、口到。”读书时,他把书签夹在书里,每读一遍就从上往下盖掉一个字,读过几遍之后,就用默读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,用不了多久,他就能熟练地把课文背出来了。后来,同学们也都向鲁迅学习,纷纷制作“读书三到”的书签。

学习要讲究方法,循序渐进,日积月累。真正会学习的人,要善于取舍,要选择正确的,精通专业的,熟悉相关的,了解必需的。同时,学习需要思考。有些人虽勤于学习,但不过只是泛泛的阅读,任何理论观点都只在脑海里一晃而过,是所谓“学而不思则罔”。“读书三到”是鲁迅在学习过程中的经验总结,我们也要像他那样不断地总结学习方法,集中时间、集中精力去攻读,只有这样才能事半功倍。

中国近代名人励志故事【篇3】

二十多年前,他还是个一文不名的穷小子,今天,他却管理着一家拥有二十余万名员工的庞大快递王国,这个创业大军中的杰出代表,就是顺丰快递总裁王卫。

在1993年的时候,王卫还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,他时常骑着一辆摩托车穿行在广东深圳的大街小巷,后座上绑着鼓鼓囊囊的包裹,那是王卫受朋友所托,从香港将包裹运到深圳指定的人手中的,同时也将一些信件捎到香港去。久而久之,托王卫送包裹的朋友越来越多,他们又不好意思每次免费,于是常常塞些红包给王卫。原本只是出于对朋友的信义之举,王卫却从中看到了商机。他想:既然许多人都有这样的需求,能不能成立一家小公司,专门做运送业务呢?当王卫将这个想法跟父亲交流时,得到了父亲的肯定和支持。于是,王卫租了一间仅有三十多平方米的小店面,与几个朋友合作,成立了一家专送快件的小公司。

公司成立之初,王卫和伙伴们一样,肩背大旅行包,手里拖着行李箱,一趟趟来往于深港两地。由于他们起步早,又采取了低价策略,在与同行的竞争中抢占了先机,公司迅速壮大,王卫也因此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。

然而,商场如战场。就在公司的发展蒸蒸日上之际,危机也接踵而来。由于当时国内快递市场门槛较低,导致快递业异军突起,一时之间大量快递公司纷纷出现。此时,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,就要迅速在国内布点,占领市场,因此需要大量资金。王卫抱着“破釜沉舟”的决心,一次次将公司的商铺或物业抵押给银行,向银行贷款。

,王卫再次以公司作抵押,向银行贷款数百万元,用于开拓国内业务。一次次“豪赌”终于换来了累累硕果,这一年,国内所有的城市基本上都有了顺丰的快递网点。站稳了脚跟的王卫,此时终于舒了一口气。然而,他并没有停下前进的步伐,随着公司业务的成倍增长,一个大胆的念头在王卫脑海中诞生了。在一次公司会议上,王卫提出用飞机送快递的设想。此语一出,众人哗然,因为在当时的国内快递市场,还没有一家快递公司敢用飞机作运输工具。于是王卫用一番前瞻性的研究和缜密的分析,探讨了这个设想的可行性,最终消除了所有人的顾虑。

,由于获得民航总局批准,顺丰航空公司开始运营,为顺丰速运的航空快递运输业务服务。此后,顺丰快递的速度成为当时快递市场的第一名。然而,此时也正是金融危机爆发后最困难的时期,大量快递企业因资金链条断裂而破产关门,顺丰也一度濒临倒闭的边缘,公司上下人心惶惶,都不知何去何从。此时,王卫临危不乱,他激励员工们坚持下去,还拿出自己的所有积蓄给员工发工资。他对大家说:“如果一定要倒,也要在最后一个倒下。人可以输,但不能输得没有尊严!”终于,顺丰艰难地渡过了市场萧条期。随着经济形势的复苏,公司再次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。时至今日,顺丰已成为中国速递行业中民族品牌的佼佼者之一。

面对顺丰今天所取得的成功,有的人把它归结于王卫抓住了好机遇。但是,如果王卫没有一双善于发现商机的眼睛,没有破釜沉舟的胆识,没有锲而不舍的坚持和斗志,能成就今天的顺丰吗?正如王卫在一个企业家论坛上说过的一句话:“市场根本不相信成功的偶然性,一切的成功都来自于必然。”

是的,任何真正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。那些看上去比较幸运的人,往往是因为他们比别人更努力!

中国近代名人励志故事【篇4】

1996年,他从湖南电视播音专科学校毕业。一个中专生要想在电视台找到立足之地谈何容易?刚进湖南卫视时,他什么都做不了。

他的第一份工作,就是被安排去做剧务。所谓剧务,说难听点就是台里的打杂工。一次,编导让他搬200多张椅子。那是什么样的椅子呢?不是折叠的,也不是塑料的,清一色的粗笨木制高背椅子。一次只能搬动两张,这样要来回走上百趟,既费时,又辛苦。他累得满头大汗,也没一句怨言。

搬椅子扛凳,这种活儿干多了,谁都觉得没意思。他却能苦中找乐,给自己减压!一次,现场来了256个观众,台里还给每个观众准备50多件礼品。礼品多得让人看了就头痛,什么卤蛋粉,电灯泡,面条,酱油……好像把超市搬进来一样,林林总总地摆了一大堆。这么多椅子要搬进现场,还有如此多礼品要一一地分拣出来,送到观众的面前,有的剧务开始有意见了。他却乐乐哈哈地说:“没准!今天我扛的椅子,有可能会是毛宁坐的。”

当有人抱怨时,机会终于来到他身边。这一天距他进台时间仅一年。

一次,台里搞大型活动,搬椅子扛凳的事总是少不了的。忙活了一天,大家都很辛苦,想早一点回去休息。可是,台领导觉得东西摆好了,应该派人看着,别让人破坏现场,就点名叫他和另一个剧务留下。另一个剧务却说:“累了一天,总该让休息下吧!再说,这样的事应该由保安来做。”可他没有推辞,赶紧圆场:“没关系,我一人就行了,你回去休息。”

就这样,他泡了一碗方便面就算是晚饭,然后一直守在那里。台长半夜巡视,见到桌上的方便面碗,心疼地问道:“你叫什么名字?”他照实回答了。台长很赏识眼前这个不怕吃苦的小伙子,就提拔他为“现场导演”。

现场导演也不是什么光鲜的职位,可他干得很认真。由于观众人多,又没经过培训,稍有不慎就会影响现场气氛。他就抓紧时间给观众培训,告诉他们:什么时候要鼓掌,什么时候要举牌,什么时候起哄,什么时候保持静默。搞一场活动,录一次节目,他都要讲得口干舌燥。在现场录制时,他会随时根据节目的进展情况,带动观众配合,一时站起,一时鼓掌,一时举牌,成了场上最活跃的一个人,也是最累的一个人。

本来他鼓掌只是象征性的,自己也不一定要鼓,他却自己带头鼓,而且是很用力地鼓。有次演出结束后,台长让他过来,说:“把俩手伸出来。”他伸出拍得发红的双手,台长说:“你们看,这个现场导演多么的投入,连鼓掌都这么卖力。”

1998年,湖南卫视《真情对对碰》节目缺一位男主持,台长想到了他。

就这样,汪涵做起了主持人。近20年的主持生涯中,他获得过许多荣耀。从做剧务到节目主持人,汪涵只用了两年时间。对此,他感触颇深:“要学会承受!就是用心地做好该做的每一件事。上天抛给你的东西,用自己的双肩去承受,不管抛多少先扛着,扛着的目的是为了让你的身体更加坚强,双臂更加有力。这样的话,有一天它馈赠给你更大礼物的时候,你能接得住。”

中国近代名人励志故事【篇5】

现在说起杨丽萍,都知道她是我国的舞蹈艺术家,她的《雀之灵》《孔雀公主》《两棵树》《云南映象》《云南的响声》等享誉世界,成为舞蹈经典之作,是中国第一个举办个人舞蹈晚会的舞蹈家。但是,很少有人知道杨丽萍成名背后所经历的辛苦,而她对自己的辛苦又另有一番认识。在一次电视采访节目中,杨丽萍为观众展示了她独特的辛苦观。

杨丽萍的童年是在山村度过的,从小她父母离异,作为家中长女的杨丽萍,开始承担很多家务活儿,还帮大人做繁重的农活儿,放牛、上山打柴、采茶、插秧、捡麦穗、舂年糕、织布,几乎所有的农活儿,童年的杨丽萍都做过。听杨丽萍微笑地谈起童年,主持人诧异地瞪大了眼睛,她不敢相信,眼前这个美丽瘦削的舞蹈家,童年时还做过这么多农活儿。主持人问杨丽萍,那么小,就做这些农活儿,一定觉得很苦吧?杨丽萍笑着回答,不苦啊,这是生活需要啊,认识到这一点,就一点也不觉得苦了。比如你上山打柴,想到将柴打回家,就可以把饭做熟,你就会很快乐的。

上世纪70年代,杨丽萍被招入一家歌舞团,成了一名舞蹈演员,开始了她美丽的舞蹈事业。从小没有经过任何正规训练的杨丽萍,面临一个严峻的挑战,她的舞蹈基础很薄弱,而一个舞蹈演员,需要身体的软度,压腿、练把杆,这都是最基础,也是最艰苦的训练。杨丽萍每天坚持练功到深夜。当时,生活条件很差,每个月只有7元钱伙食补助,经常吃水煮白菜,上面浮着几滴油星。主持人问杨丽萍,生活条件那么差,练功又那么累,一定觉得很苦吧?杨丽萍笑着回答说,不苦啊,你所做的事情,都是你喜欢做的,是为你的舞蹈事业打基础,这是一个美好的过程,怎么能叫苦呢?

为了原生态歌舞《藏谜》的创作,杨丽萍带着她的舞蹈演员们,整整磨合排练了一年,在成都,她们终于第一次将这台大型歌舞搬上舞台。到达成都后,距离正式演出只有一个星期了,而节目的整合和走台还没有完成,时间太紧了。为了不让期待已久的观众失望,杨丽萍和她的舞蹈演员们抓紧时间进行走台练习,整整一个星期,杨丽萍全身心地投入最后的排练,每天只睡一两个小时。听到这里,主持人忍不住又问她,每天只睡一两个小时啊,那段日子一定很苦吧?杨丽萍笑着回答,不苦啊,这都是为了自己的作品嘛,你看到了这个事实真相,就不觉得它是一件苦差事了……

主持人三问苦不苦,杨丽萍都说不苦,并且给出的理由各不相同,但实质都是一样,那就是苦的背后有自己明确的目标。上山砍柴不苦,是因为可以把饭做熟;练功不苦,那是为事业打基础;每天只睡一个小时不苦,那是成功前夜的付出。这些认识足见杨丽萍是一个头脑清醒的人,一个目光长远的人,一个理智又富有激情的人。

杨丽萍的苦是实在的、有目共睹的,也是她切身体会的;她的不苦是观念中的、经过升华的,也是被自己的意志改变了的。她将苦差事转变成不苦的经历,是源于她认清了事情的面目,要想成功,就必须辛苦,辛苦过后,才能享受成功的喜悦。这个看似简单的道理,实则融入了大胸怀大智慧,令人钦佩。

14086